今年以来,全球气候短期温差极端异常,创纪录的寒潮、热浪、暴风雨等频繁出现。极端气候对农产品生产和供应造成直接影响,用人工的方式适应和减缓极端气候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高效率的储存和运输是必要措施,特别目前正值夏季,气温过高需要大量的冷库和冷链物流来储藏和运输食物。
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指出:高质量推进“十四五”时期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推动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骨干多式联运体系,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生鲜消费促进冷链物流进一步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提高,大家对于生鲜蔬菜、生鲜食材的需求越来越多,因为常温品保质期时间较长,人们思维定式里对常温商品保质期时间长跟防腐剂量大画等号。
调研数据显示,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与家庭收入正相关。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高,用户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也在不断升高。家庭月收入超过3万元的用户中,每周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为4次或以上的占比高达36.8%。
同时,根据Euromonitor(欧睿信息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生鲜零售市场总额达到4.98万亿元,同比增长5%,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元,2014—202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6%,呈稳步增长态势。
中物联冷链委的公开数据显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进出口食品消费需求增长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19年,全球食品贸易价值突破1.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食品贸易市场贸易价值达到8,629亿美元。同时,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7.2万亿元,进口14.3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正是全球食品贸易市场的发展,给跨境冷链物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让线上生鲜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该领域又一次成了电商、物流企业以及其他跨界公司想要抢占的高地。虽然受疫情影响,短期内国际冷链食材的消费会受到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
物流枢纽串联国际国内双循环
对于国内大循环,冷链物流行业总体来说,就是把国内冷链市场盘活,缩短城乡差距,雨露均沾。要以更为低廉的价格服务于国内各个冷链业态,让冷链真正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结合国家提出的冷链物流骨干基地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现城市包围农村、从干线到网格的冷链布局,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冷链物流带来的好处。
同时,要完善国内冷链物流综合型运输体系,逐步布局海陆空冷链运输模式,实现多式联运,让冷链食材的仓储与运输有更多的选择可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城市的海鲜冻品走进千家万户,让乡村的新鲜果蔬走进城市的每个角落,实现城乡互通,从而创造更多的创造新需求,冷链物流的城乡互通,必定成为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内循环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真正助力冷链行业国内循环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兴建冷链产品交易中心,更是助力国内外冷链双循环的有力佐证,各地以“国际冷链产品交易中心”命名的冷链项目也越来越多,这些冷链项目的建设,对于本地区本区域全面、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当地物流、供应链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产城融合新样板,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冷链物流项目瞄准国际市场,既整合海外供应链、保障中国冷链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供给,又整合国内供应链、保障和提升中国冷链食品的市场秩序及卫生安全,从上游为行业内的所有企业进行有效赋能。
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建设,是全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适应的规划战略,物流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起到的流通作用更不可小觑,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冷链物流更是如此。
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绝对不是固步自封,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全球正处于一个高度精密运作的综合体,割裂本就无从谈起,而我们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开放的决心。
从国家战略规划上看,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从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至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围为21个省份,已形成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战略框架,有序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地区,基本实现了沿海省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全覆盖,形成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对外开放新矩阵,更好地发挥沿海和沿边地区对腹地的经济辐射带动,更好地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
自贸区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强化了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国际物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作为物流建设中的重点体系——冷链物流,也逐步呈现出更强的建设需求和更加丰富的发展模式。从全国自贸区的布局上来看,这也是对冷链物流行业深化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体现途径之一。
自贸区以及海南自贸港、雄安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加快进程,基于我国庞大人口数量的消费市场需求,常恒温及生鲜冷链食品国际贸易将快速扩大,自由贸易区冷链物流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冷链物流建设的又一新兴亮点。
实现冷链产品互通 确保吃得放心
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国际大循环,我们强调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建设一套适合国内特色的冷链物流模式,继续发挥“一带一路”功能,持续经营中欧班列,提高发运频次,增加货物种类,特别是生鲜冷链食材品项。同时,积极升级海运综合竞争力与应急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前,我国各大港口的防疫政策已经升级,对涉及货物进行严格消毒的同时,对冷链从事人员开展大规模、有条不紊排查,确保入境通道最大安全系数,保障冷链食材有序互通。
所谓攘外必须安内,冷链行业也是如此,只有把国内冷链市场、消费等级等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国的冷链市场才会被国际认可,才能更好地为国际提供更优质的食材,同时,国内的冷链供应链链条才会被国际所公认。
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相对国际发达国家来讲,基础和经验都有很大的差距,大中型城市方面冷链行业面临量到质的转型,乡村冷链面临从无到有的认知升级,既需要实现行业内部的变革,又需要外部新鲜血液的助力,最终目的是实现冷链供应链的有序规划,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不管是实现国内大循环,还是国际循环,冷链物流行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冷链产品互通,保障食材新鲜度,确保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确保国计民生。这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时期的举措,更是面对后疫情时代以及疫情结束后的举措,亦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民生需求。
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就要求我们把国内的冷链市场遍地开花,规范化标准化运营,同时更要放眼全球,瞩目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就是要确保整个冷链产业链链条的有序运营,让国内外冷链行业成为透明冷链,无界冷链。总之,实现冷链行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于我国冷链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国际冷链产业链,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